眼下正值小龍蝦產銷旺季,金牛鎮廣袤的稻蝦田里,個大肥美的小龍蝦隨處可見。蝦農們將其打撈上岸,銷往全國各地。
5月27日4時30分,天蒙蒙亮,金牛鎮金畈村駱家莊57歲村民駱豪和兒子駱飛龍已經起床。他們穿著連體水褲,拿著塑料筐向蝦田走去,開始了早晨的工作。下水、起籠、挑蝦、放籠……擁有8年養殖小龍蝦經驗的駱豪,手法嫻熟、技術精湛,一個籠子幾分鐘就能弄好。
8年前,駱豪流轉水田100畝,和家人一起養殖小龍蝦,當年就獲得不錯收入。隨后,他又流轉水田200畝,擴大養殖規模。如今,小龍蝦養殖規模已達300多畝,年收入超過20萬元。
據駱豪介紹,一季小龍蝦的成熟期為4月初至6月底。隨著氣溫升高,現在正是市民吃小龍蝦的旺季,也是銷售旺季。他每天起籠收蝦非常忙碌,平均每天收蝦200余斤,如果遇到節假日,每天收蝦可達1000斤。
駱豪笑著說,目前,小龍蝦已經賣了2萬多斤,收入還不錯。這季小龍蝦結束后,便開始準備晚稻種植。
在駱豪的指導下,今年初,本村60歲村民駱傳港也流轉了20余畝水田,試驗養殖小龍蝦。
“我村的蝦田,每畝收入超過2000元。”金畈村黨支部書記朱興錳介紹,通過大力發展小龍蝦養殖業,該村養殖規模超過3000畝,不僅提高了田地流轉的價格,而且帶動8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,也發展了村集體經濟。
與駱豪一樣忙碌的,還有南城村村民吳險峰。2019年,他由養魚專業戶轉變成養蝦專業戶,開始養殖小龍蝦,養殖規模200余畝。從中獲利后,他又帶著堂弟等人,流轉本村和鄰村的水田,一起養殖小龍蝦,養殖規模達到800余畝,年產值超過140萬元。
近年來,金牛鎮依托“大冶糧倉”的地位,鞏固和發展稻谷種植的同時,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,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、組建專家顧問團隊、專業戶帶動等方式,實施就業創業、扶持創業、農旅融合等聯農帶農機制,大力發展小龍蝦養殖產業,將“農閑田”變為“效益田”。
截至目前,該鎮小龍蝦養殖已達到2.5萬畝,大小養殖戶有337戶。小龍蝦養殖已經成為金牛鎮重要的水產產業,帶動300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,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。
該鎮將通過科技賦農,進一步提升蝦農的養殖水平,持續鞏固小龍蝦“線下”渠道銷售,并充分運用“互聯網+水產”模式,引導蝦農“線上”銷售小龍蝦,讓蝦農既養得好又賣得好,確保全鎮蝦農由“豐收在田”變為“豐收在手”。(記者 殷珂 通訊員 寇豪 余錦杰)